小皮球,圆又圆,阿姨带我去逛公园 | 瞬间MomentX
生活里的X件小事
NO.46 逛公园
公园成为现下老人们免费健身、社交的聚集地。晨练的老人们来此练太极,跳舞,拍拍打打;在这个天气不爱动的,就摇着蒲扇和老友聊天解闷,或围蹲在一起一边抽老烟,一边下象棋:“将你!”“走着!”然后向对面同样皱纹满布的老脸嘿嘿一笑或是冷冷一哼;其余命苦的还在为儿女操心,每天敲钟人一般雷打不动,按时掐点地拎着小牌儿来公园相亲角为“不争气”的孩子们征婚……
公园里,鲜少再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了,而在不算太遥远的上个世纪,周末逛公园绝对是一件值得庆祝和精心准备的事情。有童谣为证:“小皮球,圆又圆,阿姨带我去逛公园,我不哭,我不闹,阿姨夸我是好宝宝……”为了逛公园,可以暂时压制自己的孩子性情,足以体会当时的小朋友们对逛公园这件事是何等期待。尤其在西方文化逐渐兴起的民国时期,公园初建,对彼时的年轻文人,尤其是京派作家们来说,公园是最时髦新奇的消遣娱乐好去处。他们对公园的推崇与喜爱浓缩在一句话里就是:“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北平,北平顶好的地方是公园。”
顶好的公园
▽
19世纪50年代,美国推行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,各大城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速扩张,大量人口涌入城市,公共绿化空间不断被压缩,市民们迫切需要阳光、草地以及新鲜空气。
1851年,纽约州议会通过《公园法》;1853年,纽约中央公园进入规划阶段;直至1873年,世界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——纽约中央公园终于落成。它的设计者奥姆斯特德将其定义为“城市中能将大量的人近距离集结在一起的唯一场所。”为了让城市居民有亲临山水的舒适感受,奥姆斯特德更是通过设计巧思让“公园四周的大楼即使比中国的长城还高两倍,也可以保证在园里看不到这些大楼。”
而彼时,真正意义上的公园在中国还未出现,有的仅是旧时富庶风流人家的私人园林,门前立一张“游客止步”的冷漠牌子。接受了西方文化艺术熏陶的中国文人开始强烈呼吁政府创办公园。
1905年,有人建议“中国京城创办公园”,认为“公园者,可以骋怀、娱目,联合社会之同群,呼吸新鲜之空气”,且“各国京城地方皆有公园”,北京系中国“首善之区”,“皇城帝都之内则万不可不造公园。”
北京中央公园(现中山公园)承载了一代文人的青春往事和美好情感。在民国作家魏兆铭的《北平的公园》中,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的盛况:
这里尽管是东方既白的黎明,或者是夜静更深,来这里探时奇花名卉,或呼吸新鲜空气的人,总是络绎不绝……城市的形形色色,应有尽有地展览在这里。
不仅如此,当时的中央公园还供各界人士来此举办游艺会、展览会、讲演会……胡适曾在这里同一众好友喝茶打球,高谈阔论;沈从文与张兆和在此宣布结婚;梁实秋也曾于此心急如焚地等待他的恋人季淑。
公园确实是当时年轻人约会常去之地。可以闭上眼想象这样的画面:夏日里,夕阳余晖钻石一般洒在公园的湖面上,湖畔的长椅上是一对初次约会的恋人,女孩子戴草帽,穿新式修身的白色棉布裙子,旁边坐着留洋回来的翩翩公子,白色圆顶帽,棉麻衬衫,同样雪白崭新的笔挺西裤。头顶的柳枝条随风舞动,拂过二人的肩膀,撩拨二人的心。他们坐在那里,动也不是,不动也不是;说话也不是,不说话也不是。暖黄的阳光将四周的暧昧气氛烘托得恰到好处。
这瞬间的美好诚如普列维尔的描述:“一千年一万年,也难以诉说尽,这瞬间的永恒,你吻了我,我吻了你,在冬日朦胧的清晨,清晨在蒙苏里公园,公园在巴黎,巴黎是地上的一座城,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。”
曾看过一段文字,大意是笔者的朋友每天下班后,会特地多绕一段路用来散步,在这段路上,她可以穿过一个小公园,天气晴好的时候会有卖花卖唱者引人驻足。在这短短十几二十分钟的路程中,似乎就可以把一天的疲惫和焦躁都留在那个小公园,然后毫无负担,轻快愉悦地回家。
久囿城市之人,该怎样亲近自然呢?公园就是答案。“在这五光十色的世界里,我要的只是公园里的一把长椅,有一只猫在上面晒太阳。”这是索德格朗的朴素愿望,也是我的。
2019.7.31
#瞬间MomentX|我的灵感笔记#
生活里的X件小事
去逛公园
聊天,散步,恋爱
今天是瞬间MomentX伴随你的第 465天
晚安
本期编辑:三十 | 本期校对:西格玛 歆泽
黄轩的阅读瞬间
你是我的那朵玫瑰么?| 今天我们应该快活 | 多想满头白发,只爱一人 | 今夜山中 | 销暑
更多“瞬间”的生活
去公园邂逅美好👇🏻